中年时期,不要过度“共情”你的父母,可能会让你崩溃,别不信
人到中年,生活的重心慢慢发生偏移,不少人开始把更多精力倾注到父母身上。
尤其当父母上了岁数,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做子女的看着心疼,一股脑儿地想要照顾他们,恨不得替父母承担所有忧愁痛苦,哪怕为此牺牲自己的生活。
我们都知道孝顺是美德,可有时候,过度“共情”父母,真的会把自己逼到崩溃边缘,这可不是吓唬人。
一,忙了父母,丢了自己
一旦陷入过度“共情”的漩涡,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被父母的事儿填得满满当当,根本没时间顾及自己的生活。每天一下班,就马不停蹄地往父母家赶,帮着做饭、打扫卫生、陪他们看病。周末也不敢有啥休闲活动,生怕父母一个电话,自己赶不过去。
原本热爱的运动、读书、和朋友聚会,统统成了奢望。长期这样,身体和精神都疲惫不堪。有位朋友就是如此,自从母亲生病后,他每天都在单位和医院之间奔波,忙得像个陀螺。
展开剩余61%工作上的晋升机会因为没时间准备泡汤了,自己的爱好也荒废许久。他说,感觉自己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,完全没了生活的乐趣,只剩下无尽的疲惫。
二,面对健康难题,无力回天
父母年纪大了,健康问题接踵而至。过度“共情”的你,看着父母被病痛折磨,心里像被刀绞一样,拼尽全力想让他们好起来。可现实往往很残酷,不管你怎么努力,有些健康问题就是无法完美解决。
你带着父母四处寻医问药,尝试各种治疗方法,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。可病情或许只是稍有缓解,甚至毫无起色。
就像我的邻居,为了给父亲治疗顽固的慢性病,辞掉了工作,专心照顾。四处打听偏方,花光了积蓄,可父亲的病情依旧时好时坏。邻居每天都活在焦虑和自责中,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,却又无能为力。
三,自我迷失,家庭矛盾升级
过度“共情”父母,还容易让你失去自我,家庭内部矛盾也会随之加剧。你一心扑在父母身上,忽略了伴侣和孩子的感受。伴侣可能会抱怨你对家庭不够关心,孩子也会因为缺少陪伴而和你疏远。
而且,你在处理父母问题时,可能会因为过度代入情绪,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。比如,不顾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,给父母买昂贵的保健品。
这时候,伴侣提出反对意见,双方就容易产生争吵。慢慢地,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压抑,原本亲密的关系也出现裂痕。
发布于:山东省